手機
手機 手機資訊 手機應用資訊 手機軟件教程 教你將mini sim卡剪成micro sim卡
手機大全
05月 27

教你將mini sim卡剪成micro sim卡

編輯:匿名 來源:威鋒網
放大 縮小 打印 郵件 收藏本頁 游吧論壇

看到網上有人對Mini-SIM卡和Micro-SIM卡的互換性表示出擔心,下面就教大家如何將mini sim卡剪成micro sim卡。

首先,先把結果說在前面,免得有兄弟因為帖子過于技術的原因,而讀不下去:

我可以很負責的說,Mini-SIM卡是可以通過剪卡的方式,完美適用于Micro-SIM卡槽的,而且對通話以及上網等基本功能完全沒有任何影響!

同樣的,Micro-SIM卡恢復成Mini-SIM卡也是非常簡單的,只是需要各位稍微動動手而已(如有疑問直接看文章尾段~)

關于Micro-SIM卡,其實,從技術角度而言,Micro-SIM卡與Mini-SIM卡并沒有本質上的區(qū)別,唯一的區(qū)別僅僅在于表面積上,而且還是毫無意義的塑封表面積,所以說,Micro-SIM卡不算是一種技術革新,而更像是一種標新立異的手段,如果不是蘋果在業(yè)內的巨大號召力,如果不是具有標志性意義的iPad 3G(現在多了個iPhone4),恐怕Micro-SIM卡不會成為現在大家的一個熱門話題~

由于Cafes我并非理工出生,下面的內容如果有何錯漏之處,敬請諒解,另外也一定麻煩你給我指出來,以正謬誤,先謝謝威鋒的各位高手們了~

我們先來見識一下Micro-SIM卡和標準Mini-SIM卡的差別:

從上圖,我們可以看到,涉及核心部分的差異,幾乎是沒有的,當然,實際Micro-SIM卡的金屬觸片也要比Mini-SIM卡要小一點點,但這樣的差異根本不會對其功能造成任何的影響,很多朋友擔憂Mini-SIM卡的適用性,擔心剪卡會破壞Mini-SIM卡的功能,或者是擔心Mini-SIM卡剪卡之后,無法再適用于普通的Mini-SIM卡槽,這些擔心都是不必要的~~下面我們不妨從技術角度看看這個問題~

先糾正一個觀點~~現在人們在談論Mini-SIM卡的時候,都會習慣性的將其稱之為“小卡”,而把Mini-SIM卡稱之為“大卡”,其實這是不正確的,因為,從SIM卡的發(fā)展角度而言,其實還有一種更加大的卡,這是在GSM數字移動技術誕生之初的事物,這種SIM卡符合有關IC卡的ISO7816標準,是用于早期手機上的一種類IC卡,其大小就和我們使用的信用卡差不多,沒錯,就是沒拆出Mini-SIM前那個大小,上面那個圖片,如果不把Micro-SIM卡或者Mini-SIM卡從塑封膠片上拆下來,都可以說是一張標準的早期SIM卡,這個規(guī)格大小的,才是真正的“大卡”。

上圖是早期的Moto GSM折疊手機,那張大卡就是從手機底部插進去的,使用的方式像極了我們現在在公用電話亭用IC卡打電話,呵呵,這種手機,已經相當的古老了,雖然比大哥大還年輕一點,不過這里相信并不是很多人會見過,Cafes也只是記得我老爸以前有一臺而已·~

后來,由于手機微型化,原來的“大卡”已經無法適應發(fā)展的需求,于是就產生了現在使用的Mini-SIM,也就是俗稱的“小卡”,不過標準聯盟為了讓這種SIM卡兼容原先的大卡設計,因此在金屬觸角的定義上完全和大卡一致,甚至也保持了大卡的外觀,因此,如果人們用的是大卡手機,只要不把Mini-SIM卡從塑封上拆下來,就可以適用于早期的手機了,這種兼容政策一直保留至今,這就是為什么Mini-SIM卡總有一個巨大的塑封的原因~

也就是說,從嚴格的意義上來說,如果Mini-SIM卡叫“小卡”的話,那么Micro-SIM卡久應該稱為“微型卡”~

好了,我們說回Mini-SIM的剪卡問題,在此之前,我們先看看Mini-SIM卡的物理結構和功能定義:

標準的Mini-SIM卡,其主卡大小只有25mm×15mm,起到主要作用的是卡面上的銅制金屬觸片和其內部膠封的卡內邏輯電路,Mini-SIM卡通過卡面上銅制金屬觸片,來連接卡內邏輯電路與手機間的數據交流,Mini-SIM卡芯片有八個觸點,通常與手機連接最少需要六個觸點,見下圖:

各位可以對照一下自己的Mini-SIM卡,基本上,除了金屬觸點的形狀可能會有一點點的不同外,在觸點定義劃分上,是不會有差異的(除非是特殊卡,譬如韓國帶1G存儲的SIM卡或者是世博使用的RFID SIM卡),也就是說,所有的Mini-SIM卡,包括所謂的Micro-SIM卡,都符合以上的金屬觸片的功能劃分和定義。

除了金屬觸片外,剛才說了,起核心作用的,是隱藏在金屬觸片下的卡內邏輯電路,這是一塊大小僅約3-5平方毫米的很小的一個邏輯電路,通過膠封方式隱藏在金屬觸片下的中央位置(即整個Mini-SIM卡正中央位置),如下圖,右上方那個就是隱藏在金屬觸片下,膠封的卡內邏輯電路:

由于這個邏輯電路相當的脆弱,而且如果任由其暴露,很容易會導致信息竊取等安全性問題,所以,背面都會用塑封方式做一個厚厚的塑料底座,防止邏輯電路受到物理損傷和入侵,因此,我們平常都很難看到這個邏輯電路的真面目,這個邏輯電路其實相當于一個微型的處理器,它一般包含5個模塊,每個模塊對應一個功能:微處理器CPU(8位)、程序存儲器ROM(3--8kbit)、工作存儲器RAM(6--16kbit)、數據存儲器EEPROM(128--256kbit)和串行通信單元。這5個模塊被膠封在Mini-SIM卡銅制金屬觸片后,與普通IC卡封裝方式基本類同。

我們常說的32k卡或者64k卡,指的是卡內數據存儲器EEPROM(128--256kbit)的大小,依據Mini-SIM卡的發(fā)展史,存儲容量有3kB、8kB、16kB、32kB、64kB甚至現在的128k等。目前多為64k和128k(注意k為小寫),我們常在手機中看到一個STK菜單,說明這是一個支持STK業(yè)務的STK Mini-SIM卡,STK卡(SIM application Tool Kit)是SIM卡的一種,它能為手機提供增值業(yè)務,如移動夢網等。而這部分功能的多少,以及Mini-SIM卡能夠存儲的短信和電話的多少,都是取決于卡內數據存儲器EEPROM的大小的~~

好了,通過上述的說明,我們總結一下:Mini-SIM卡功能正常與否,取決于卡內部邏輯電路的完成與否,以及負責聯通內部邏輯電路和手機之間通信的銅制金屬觸片的完整與否~!

但事實上,我們看看Mini-SIM卡和Micro-SIM卡的差別:

上面是國際標準化組織關于各種規(guī)格的卡片對比SIM卡的尺寸定義,其中編號為ID-000的,就是我們所說的Mini-SIM卡,而編號為Mini-UICC的,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Micro-SIM卡,對比兩者的尺寸數據,不難發(fā)現,除了金屬觸片以外的那些多余的塑封外,實際上,金屬觸片的大小差異幾乎是沒有的,并且,由于Mini-SIM在定義之初,就已經預留了多余的金屬觸片位置,因此,實際上剪掉部分的金屬觸片,對整個Mini-SIM卡幾乎是完全沒有任何功能性的影響(畢竟內部邏輯電路還保留著~),各位只要想想CPU僅僅依靠金屬觸點就可以工作,何況空間如此充裕的金屬觸片?實際上,當初定義如此大面積的金屬觸片,只是為了確保各廠家生產的SIM卡槽在制作上的微小差異不至于導致Mimi-SIM連接的異常~~這是一種基于安全性和適用性考慮而在技術層面做得一個余量~

因此,我們必須明確,金屬觸片不是Mini-SIM卡的功能本質,只是一個輔助的連接性觸點,只要剪卡不影響內部邏輯電路,都不會對功能產生任何實質性的影響~~~特別需要注意的是,由于Mini-SIM卡的金屬觸點最下面,其左右兩邊的定義都是N/C(空白),因此,在尺寸發(fā)生沖突時,只要優(yōu)先保證頂部和中央部分的金屬觸片,以及整個SIM模塊的對稱性(防止和SIM卡槽接觸錯位),金屬觸片的最下面的部分是可以合理的“被犧牲”的,這樣一來,要Mini-SIM卡符合Micro-SIM卡槽大小,簡直就是小Ks~

其實,早在04年的時候,我們天朝最早一批把Mini-SIM卡剪卡成為Micro-SIM卡的應用就已經誕生了,沒錯,有的兄弟可能了解過一些,就是所謂的“剪卡型雙卡通”,這是一種通過剪卡方式,把Mini-SIM卡處理成今天類似Micro-SIM卡的大小(實際上,是比Micro-SIM卡更小),然后通過卡貼,使兩張Mini-SIM卡能夠同時的擠進一個25mm×15mm大小的Mini-SIM模板里,然后,通過卡貼內部電路的協(xié)調,令手機可以通過STK菜單簡單的切換兩個Mini-SIM卡,這樣就避免了那些有兩張SIM卡的商務人士,不斷的拆電池換卡的麻煩,而且還能避免SIM卡不慎遺失以及保持物理電路上的最大兼容性~

打印 郵件 收藏本頁 幫肋
推薦閱讀
相關閱讀